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第四章 問題7:何種研究效度最重要?為什麼?試申己見。

<答>:
一、內在效度 (internal validity):是指一個研究之研究設計能正確說明研究結果,或呈現自變項與依變項之因果關係的程度(Judd, Smith, & Kidder, 1991)。

二、外在效度 (external Validity):是指一個研究之研究結果能普遍推論到母群或其他相類似情境的程度。研究的結果應用層面上越廣,愈是有價值的研究,其外在效度也就愈高。

三、建構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是指在研究歷程中所涉及之變項能成功操作化的程度;妥切賦予變項操作型定義的程度就是建構效度(Judd, Smith, & Kidder, 1991)。

四、統計結論效度 (statistical conclusion validity):是指能正確運用統計方法解釋研究結果的程度。

綜合以上說明:應該是四種研究效度都很重要,如果只能擇一選擇,個人認為建構效度滿重要的,原因是為了能成功地操作變項或妥切地定義變項,所用之方法(變項的測量)都需有理論基礎。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做後盾,研究效度才高,在則建構效度是指正確界定變項的程度,因此要有高的內在效度,就須先有高的建構效度。

出處: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 周文欽著 心理出版社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第三章 問題9:試查出有關研究方法的中文專書三本,並分別說明各專書之主要內容與各專書和本書的差異處。

<答>:
一、書名:研究方法概論 Essentials of Research Methods
作者:Janet M. Ruane 譯者:王修曉 出版社:五南

內容簡介:
本書以簡潔、生動而且平易近人的方式,邀請讀者進入社會科學的世界。作者認為,社會科學說穿了就是以科學的方式來理解人們日常生活的種種事件與現象,而教導與學習社會科學方法的價值就在於,可以讓人們輕鬆地學會如何運用這些方法,而有條理地掌握或評估各種有關社會事件與現象的知識。身處當代資訊充斥的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基本的社會科學方法素養,而本書正是陪伴讀者理解社會科學知識如何產生的最佳指南。
作者以輕鬆活潑的筆調,深入淺出地暢談社會科學的各種研究方法,並且極盡巧思地融入日常生活的實例。本書討論的主題包括:研究倫理、研究設計、研究工具效度、資料蒐集、分析與統計等等,其中跨及相當多的社會科學領域,例如:新聞、公共管理、社工、醫護、教育、心理、輔導、社會學、人類學等等,而大量引用的實例更是貼近日常生活,例如:民意調查、戶口普查、選舉、心理測驗、藥物或醫療人體試驗、廣告行銷、電影、脫口秀等等。
本書適合作為大專社會科學研究法基礎教材、大專公民社會通識教材、高中生社會與公民補充教材、社會人文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社會科學方法進修讀本、一般社會大眾公民素養讀本。

出處: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6257

二、書名:教育研究法
作者:王文科、王智弘 出版社:五南

內容簡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有名訓。初學者若不諳研究方法,縱有絕佳題目、充實材料,亦有無法下筆之難;渠如能於撰稿之前,掌握方法訣竅,寫作過程較能順利,即使遭遇困難,自知處理之道,便可迎刃而解。
本書分成十二章,除了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與第二十章研究報告的撰寫與評鑑之外,其餘十八章細分成研究計劃的準備及撰擬、主要的研究方法、資料分析與解釋三篇,體系清晰完備,內容益見充實,無論在理論或概念的解析,或在實際的應用,都有具體獨到而明確的闡釋。尤其在研究報告的撰寫與評鑑一章,就附註與參考文獻,以及相關撰寫體例,均參照《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與《芝加哥格式手冊》內容的更新而做修正。
本書增訂十一版與過去各版的修訂方式相似,除了增補與更新相關部分內容之外,亦對參考文獻及概念,做最大可能的更新與釐清。

處: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65030

三、書名:教育研究法
作者:周新富 出版社:五南

內容簡介:
本書專為初次接觸到教育研究工作的大學生、研究生及現職教師而寫,內容共十四章,包含四個部份:教育研究緒論、研究設計、研究方法及研究報告撰寫。本書以量化研究為重點,從開始尋找研究題目到完成報告,均作了詳細的說明,並且列舉了許多實例來相對照,讓讀者在沒有老師引導之下,仍然可以學會如何進行教育研究。

出處: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6217

與本書(研究方法 實徵性研究取向 周文欽著)差異處:

本書主要以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為論述範疇,因此,本書適合作為大專院校社會及行為科學領域之「研究法」或「研究方法」相關課程的教科書;對於從事研究實務者與常須撰寫研究計畫與報告者,亦甚具參考價值。
本書涵蓋緒論、蒐集資料的方法(包括觀察法、調查法與實驗法)、蒐集資料的工具、研究工具的評估、資料處理(SPSS的統計分析)及研究結果的呈現等六篇,共分成十七章。本書內容深入淺出,理論與實務兼顧,舉例論證詳實生動。再者,更以實例說明SPSS的使用,及如何將SPSS的報表整理成統計表。此外,本書編有人名索引與主題索引,及中文書甚為少見的「專用詞彙」,對書內專有名詞之查索,當有莫大的助益。

出處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3676

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ASURES OF LEADERSHIP AND SCHOOL CLIMATE

領導措施與學校氣氛之間的關係研究

研究建立了影響學校領導和學校的氣氛之間的關係,。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選定領導水平和措施比較之間的關係,在31所小學學校的氣氛層面。此外在進行比較,校長的看法:他們的領導風格;教師的看法:他們的校長領導風格。結果證明,教師的看法:他們的校長有成效的領導是與學校氣氛有關的。

在一個有效的學習環境,教育的領導,可能是最重要的單一的決定因素。改變領導人必須明白,組織改善程序和進程創造是必要的條件,。熟練的領導人正確地設想,未來的需要,並授權他人分享和實施這一設想。建設性校長必須能夠評估和評價的影響和看法,他們的領導作風。富爾( 2002 )指出,“只有校長是具備處理一個複雜的,迅速變化的環境中可以實施的改革,導致持續的改善學生成績” (第16頁)。事實上,校長必須處理的各個層次的技能和能力,他們的差異情形,不同的情況與今天複雜的學校環境。

布曼和戴爾( 1991 )描述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的領導和管理。組織是監督者但之下從屬最終失去任何意識或精神的目的。管理不善的組織的強烈魅力的領導人可能會暫時飆升,此後不久的挑戰,只有崩潰。現代組織需要經理人的客觀的角度來看,以及輝煌的光芒的遠見和承諾提供的英明領導(pp. xiii-xiv)。

因為學校已成為非常複雜的組織,校長必須超越的輝煌有才能,瞬間不斷改進的方法。 改變與改進學生成績一直是重點研究了很多年。現在,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 NCLB )顯著增加的壓力,得以改善學生的成績。瓦特,馬爾扎諾,馬克奈替( 2004 )報告說,有效的學校領導層大大增強了學生的成就。學校的氣氛,領導和質量的指示,經常與有成效的學校。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的調查之間的關係選定尺寸:領導水平和措施,學校的氣氛。此外在,校長的看法,他們自己的領導風格進行比較,教師的看法,他們的校長領導風格。

校長有權力、權威、地位和影響氣氛的學校,但許多校長缺乏回饋來得以改善組織。如果校長是高技能的人才,他們可以發展的感情、信任、開放溝通、合議、並促進有效的回饋。有效的領導人絕不能忘記寓言:盲人男子和大象的故事。在他們的學校,如果校長的關鍵信息是失明,那麼他們隨時可能會作出錯誤決定。在複雜和動態環境下的學校,所有的校長要明白,什麼是有效的領導組織行為與教師的看法。校長必須認識和了解如何提供了基礎標準、創造氣氛,有利於改變。領袖必須能夠正確地設想組織老師的需要,使組織能夠分享視野與資源,並使組織能夠建立一個有效的學校氣氛。



文章出處: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rtal/Home.portal?_nfpb=true&ERICExtSearch_SearchValue_0=RELATIONSHIPS+BETWEEN+MEASURES+OF+LEADERSHIP+AND+SCHOOL+CLIMATE&searchtype=keyword&ERICExtSearch_SearchType_0=kw&_pageLabel=RecordDetails&objectId=0900019b802fa2a0&accno=EJ725153&_nfls=false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第二章 問題5:試述撰寫一個理想研究問題的原則為何。

<答>:
郭生玉(民87)指出陳述問題必須具有四項特徵:

1.問題的敘述應該說明兩個變項或兩個以上變項之間的關係。
2.問題的變相間關係應該清楚而正確地敘述。
3.問題的敘述應該提示實徵性考驗的可能性。
4.問題的敘述應該不涉及道德與倫理的觀點。

吳明清(民80)認為提出待答問題有六項要領:

1.以簡潔的疑問句提出。
2.降低概念的抽象程度。
3.以研究變項及其關係之提示為主。
4.善用問題的層次。
5.待答問題的範圍要與研究目的相符。
6.要提出可回答的問題。

總之,理想之研究問題有五項原則:

(一)依據研究目的而來
(二)以疑問句的形式來呈現
(三)內容要具體明確
(四)變項須有操作型定義
(五)可判斷出擬使用之統計分析方法

出處: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 心理出版社 周文欽著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第一章 問題2:邏輯是合理推論的歷程,為何經由邏輯推論而來的知識會發生錯誤,是申述之。

<答>:
邏輯思考有其重要性,惟將邏輯當作是了解事象的方法時,是有其限制的。假如,經由邏輯所下的結論是不適當的話,那麼從邏輯而來的敘述,就可以推論是錯誤的。然而,賴以邏輯思考的前提本身不是正確的話,儘管某項敘述合乎邏輯,它仍是不正確的。

邏輯對於科學是極其重要的,但是,卻不能取代科學驗證。一言以蔽之,邏輯並無法單獨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或錯的,所以用邏輯來了解事象並不周延或嚴謹。

出處: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 心理出版社 周文欽著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2008/9/30 Leadership for School Culture. ERIC Digest, Number 91.

學校文化領導
通過加深了解學校文化,領導人將能形成更好地價值觀念,信念,態度,提倡建立一個穩定和培育的學習環境。
什麼是學校文化?
教育領域目前缺乏明確、一貫來定義何謂校園文化。這個詞的同義詞與各種概念,包括“氣氛”、“校風”、“傳統”(Deal 1993年)。這一概念將提供更有效方向和穩定的環境學習。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 Geertz 1973 )認為文化代表了“歷史上傳播模式的意義。 ”這些模式的含義是表示雙方(明確)通過符號和(含蓄)在我們採取為授予的信仰。Terrence E. Deal和Kent D. Peterson( 1990 )指出,文化的定義包括“深模式的價值觀念,信念和傳統已經形成過程[學校]歷史。保羅雅各布赫克曼(Paul E. Heckman 1993 )提醒我們,學校文化是“教師,學生,和校長的普遍信仰。 ”這讓領導者更注重的核心價值觀,要教育和影響青少年思想。因此,也許在不同程度上,由學校成員的學校文化可以被界定為歷史上的傳播方式的含義,包括規範,價值觀念,信仰,禮儀,禮儀,傳統和神話的理解 (Stolp and Smith 1994)。
為什麼學校文化重要?
健康的學校文化增加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動機,並和教師的生產力和滿意度形成強烈相關。Leslie J. Fyans, Jr. and Martin L. Maehr (1990)認為影響學校文化的五個原因:學術挑戰,相對的成就,表彰成績,學校社區,學校的看法目標。在調查伊利諾伊州820個公立學校,四,六,八和十年級學生共16310人,他們發現支持的論點,學的強有力的文化讓學生們更主動地學習。Jerry L. Thacker and William D. McInerney (1992)在一個項目旨在改善小學生考試成績,研究結果表明實施一個明確的任務,共同的理想,和學校廣泛目標促進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Yin Cheong Cheng (1993)發現學校加強文化有較好動機的教師。在環境與堅強的組織思想,有魅力和親密的領導下,教師經驗豐富,共同參與,則有更高的工作滿意度和提高生產力。
如何最好地改變一所學校的文化?
學校領導人關心在改變學校的文化首先應設法了解現有的文化。改革應以對話,關心別人,和有些躊躇(勿急就章)。Willis J. Furtwengler and Anita Micich (1991)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表述他們認為他們的學校文化。他們當時的想法是“讓思想可見”(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強調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各自的學校文化。同樣的,學校的文物,如常規,禮儀,習慣,傳統,沒有事實根據的觀點,或微妙差異的學校語言可以提供線索如何處理文化變革。學校文物隨著時間而改變。而重要的是教師的互動和團結,重視他們在不斷變化的,可提供寶貴的見解如何學校文化的功能。(CASE--IMS)提供一個診斷評估,這個焦點是在領導風格手段,組織結構,信仰和價值觀,課堂滿意度和生產力。(Keefe 1993)
願景和文化的改變是什麼樣的關係?
學校將指導政策和做法,協調願景指定特定的價值觀和信仰,。最理想的狀況是在該地區所有學校董事會和院長一套以寬廣的眼界,並在這方面,每所學校主要目標的過程中達到某一願景。建立一個設想是不是一個靜態的事件,因為洞察力必須改變文化的變化。正如彼得聖吉( 1990 )指出, “在任何一個點會有特別的未來形象,是佔主導地位,但形象都將產生變化。 ”主要是誰能夠適應願景新的挑戰將更加成功地建立強有力的學校文化。 一個健康的校園文化應是一個協助活動的遠景創造,包含教師,學生,家長,全體工作人員和校長。Michael G. Fullan (1992)寫道:“願景是什麼(誰)?” “校長”他說,“是盲目的自己設想,必須操縱教師和學校文化,以符合願景。 ”一個更有效的辦法是建立一個共同的理想,使學校文化合作。
什麼是校長的角色?
改變學校文化最有效的因素,是校長,教師和學生模式的價值觀和信念的重要制定。Deal and Peterson認為校長應該努力發展共同願景『根植於歷史,價值觀,信念』到底什麼是學校應當做的?聘請幕僚的工作人員,面對衝突,而不是避免它,並利用講故事,以說明共同的價值觀。更切合實際的建議來自Jane Arkes,一各校長訪談來至Stolp and Smith資料:建立工作團隊;第二是放下日常工作事項;知道你沒有所有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局限性;向學生和參謀學習;提出人民面前文件。 最後,最重要的,校長必須培育的傳統儀式,習慣(老規矩)和象徵(標誌),已經明確表示,加強積極的校園文化。

文章來源:http://www.ericdigests.org/1995-1/culture.htm
張貼者: 陳隆慶